7月1日至8日,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残特奥会”)自行车比赛,在深圳龙岗开赛,188名运动员参赛,其中不乏历届残奥会冠军、世锦赛冠军。
作为媒体人,我在此次报道中体会到了复杂情绪——既有快乐,也有痛苦。快乐的是,我能够近距离目睹运动员们拼搏的风采;痛苦的是,为了完成这次拍摄,我不得不反复修改脚本,原因不是灵感爆发,而是主人公换了四次。
最初的设想是跟拍赛事筹备的总指挥长,结果他忙得脚不沾地:“开会!改方案!没空!”;转头找到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总教练,他的训练表同样排得满满当当;再问项目教练,对方也是摆手说:“运动员马上比赛了,真抽不开身……”
k1体育3915十年品牌正当我蹲在自行车场馆边“怀疑人生”时,一个声音从背后炸开:“起!起!”回头一看,一位失去了双手的短发大姐正咬牙切齿地做着140公斤的深蹲。
“这是谁?”
“阮建平,我们队里‘最老’的选手,41岁了,没手,但拿金牌拿到手软。”
得,就她了!
《先行故事汇》的第125期,让我们跟随阮建平的故事,感受“破风者”们的不凡人生。
“断臂骑手”阮建平:
用肩膀摔跤 靠坚韧冲刺
阮建平的故事,要从5岁那年的一场意外说起。
“小时候调皮,去玩高压电。醒来时,双手被纱布包着,吃饭需要家里人喂,我才真正意识到,我的手没了。”尽管已过去36年,谈起这段过往,阮建平虽嘴角带笑,但欲言又止的停顿下,隐藏着情绪翻涌。
身体的残缺,并没有让她屈服。在此后的日子里,阮建平用残臂代替双手,不仅学会了穿衣吃饭、缝补衣物,还独立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,甚至能绣出精美的十字绣山水画。
正是这种不服输的性格,让阮建平在高中时初露锋芒。她参加运动会的跳高、跑步比赛,总是名列前茅。高考后,她被广东省残疾人自行车队选中。尽管此前从未接触过自行车,但她坚定地说:“虽然我没有双手,但还有双脚!”对她来说,这也是一次走出去看一看的机会。
(图为阮建平正在进行力量训练)
初到省队,面对新赛道,阮建平一时未能完全适应。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,最苦的时候,她一年都没给家里打电话:“我是家里的老大,就应该帮家里分担。没成绩前,绝不让老妈担心。”
由于失去双手,训练摔车时,她只能用锁骨和头着地。但一触地,冲击力巨大,她两边锁骨因此分别经历了两次骨折手术。每次手术都意味着要开两次刀:一次接骨埋入钢板,一年后拆钢板。尽管如此,阮建平还是坚持了下来。她甚至自嘲道,“我是队里摔跤次数最多的人。”
逆风时咬牙,顺风时破局。从2007年到2024年,17年的运动生涯,阮建平在赛场上收获了不少辉煌,也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:获得过2012年伦敦、2016年里约残奥会铜牌;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场地自行车500米铜牌;2018年雅加达亚残运会C4女子场地500米计时赛金牌、C1-5女子场地3公里追逐赛银牌;2011-2020年期间参加的世锦赛斩获7金4银6铜;2011-2015年连续5年成为世界纪录保持者。
(图为本届赛事女子团体竞速赛)
赛场惊险曲折:
摔倒后爬起 再战夺冠
“这个髋又紧了吧,没等加速的时候,髋又紧了,然后腿就开始不主动抬了。”
“明白……”
为了做好准备,阮建平和团队提前来到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备赛。
在这届残特奥会自行车赛中,阮建平参加了C4级场地3公里追逐赛、C级女子团体竞速赛等六个比赛项目。其中,在场地500米个人计时赛中,她向四年前、以0.055秒优势战胜她的山东选手发起了挑战。
“5、4、3、2、1……”随着起跑倒计时的声音落下,阮建平迅速发力起步,蹬踏、前压、俯冲。在观众的阵阵“加油”声中,她最终以绝对优势冲线夺冠。
(图为阮建平正在进行比赛)
拿到500米个人计时赛金牌后,阮建平马上又投入到团体赛的训练中。作为广东队女子团体竞速赛的主力队员,她和队友已经连续四届夺得这个项目的冠军。这次,她们要冲击五连冠。
然而,赛事进行中突发状况。作为第二棒的阮建平在接力后,在首个急弯意外摔倒,现场氛围瞬间变得紧张。经过现场医护人员和裁判员的验伤,确认阮建平并无大碍;裁判员现场认定,事故发生在赛道前半程,符合重赛要求。
跌倒,再爬起,经过短暂休整回场的阮建平,迅速调整状态,再次冲刺,一举夺金,广东队成功卫冕。
回到休息区,阮建平激动不已。“姐,辛苦了!”队友们纷纷围了上来。“哭吧!哭吧!哭着都有劲儿……”教练开玩笑道,现场随即爆发一阵笑声。
“再来一轮我都不怕。”阮建平大声说道,眼含泪花,却满是坚定。
八天的比赛,阮建平摘得两枚金牌、两枚银牌、两枚铜牌的战绩。
不是“励志样本” 是鲜活的人生
在此次残特奥会上,共决出105枚金牌,17项新纪录被刷新。这些成绩的背后,是188个像阮建平一样坚韧不拔的生命,他们用汗水和意志重新定义了自我,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。
“没有来队里之前,我也曾找过一份工作,但一眼就能望到头,当时觉得我以后一个人就这么过了。”回望来时路,阮建平感慨万千,“体育让我有了一个舞台,可以证明自己是可以的。”
2021年东京残奥会之后,阮建平将重心转向学习,考入北京体育大学。毕业后,她投身公益,走进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服务,用自己的经历带动残疾人参与文体运动,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。
如今,阮建平的人生履历上,缀满了广东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“五四青年奖章”“三八红旗手”等荣誉。今年5月,她还荣获了第七届“全国自强模范”称号。这个曾被认为“折翼”的女子,用她铿锵的人生书写着最动人的飞翔篇章。
“现在,我不仅有了工作,还有了家庭,有了孩子。”阮建平欣慰地说。
(图为阮建平获得“全国自强模范”)
记者手记
这是一次难忘的探访之旅。跟拍阮建平一周,我常常忘记她“没有手”——出门前,她能自己扎头发;吃饭时,她可以灵活地使用碗筷……遇到队友因比赛紧张,她甚至调侃道:“紧张啥?要是输了,姐请你喝奶茶!”她的乐观与自信,让我深受感染。
对于阮建平来说,体育不是“身残志坚”的标签,而是“我能和所有人一样”的底气。它赋予了她尊严,也让她拥有了直面生活的勇气。正如阮建平所说:“自行车比赛教会我的,是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刻苦拼搏,不惧逆境努力绽放。”
在这个故事里,虽然不少采访对象,因为太忙,没有进入画面,但他们正用另一种方式托举起运动员的梦想。自行车轮飞转,“破风者”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直面逆境、勇往直前。
记者 / 王羽丰 温国赞 曹泽东 周一义 王涛排版 / 李柳荧审校 / 李天南 岳丽红